十国帝王_第56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69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??这已经颇有农村合作社的意味。

    ??赵普还觉得不够,他想起了黄光石,于是在织布作坊出现一段时间后,他又派人去学习黄光石的织布工艺,然后传授给那些织布的妇人们……

    ??当然,赵普在颍上县的所作所为,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。

    ??在抑制土地兼并的过程中,赵普就碰到了不小的麻烦。这个麻烦来自一个退伍的将校,彼人从军征战时,多有功勋,曾今做到过都虞候的位置,统领数千人马,受伤后卸甲归田,朝廷也有赏赐。

    ??这样的人回到乡里,自然势力庞大,县令都不敢得罪。

    ??而广置田产,却是时人的习俗,这名都虞候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??赵普在办理此案的时候,不仅受到了来自县令的阻力,也受到了来自都虞候的行贿示好、赠送钱财等诱惑,但他始终不为所动。最后,赵普的自家房子都被都虞候派人给烧了,自己更是被威胁甚至殴打,差些命悬一线,但他始终没有退缩。

    ??县里的刑部分支机构,站在赵普一边——此时的县令已经没有断案的职责了,就像布政使没有断案权力一样。

    ??这件事最后捅到了州里,又从州里捅到了行省。

    ??行省的刑部分支和御史台分支同时震怒,派遣得力官员一同下到颍上县。

    ??这件事最终被摆平,都虞候被治罪。

    ??赵普名扬州县。

    ??处理完都虞候的案子,时已入冬。

    ??赵普还是没闲着,他再度动用县里的物力和人力,在乡下兴建书院、兴办教育。按照赵普的说法,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则必读圣贤书。

    ??赵普更是魄力十足的决定,凡适龄孩童,皆要入书院就读,父母不准孩童读书者,视为有罪,一律收监。不仅如此,赵普更是让书院也教授成年男女读书识礼,鼓励百姓们都做文化人。

    ??这是赵普在颍上县种种作为中,唯一一项只有钱财付出而没有钱财收入的事情。但赵普在做这件事的时候,却比任何事时候都用心,他甚至以身作则,在百忙中抽空到书院去教授课程。

    ??他说,为人不知诗书礼仪,与禽兽何异。

    ??他说,大唐之所以为大唐,不仅因为百业兴盛、国家强大,更在于每个唐人都明是非、知黑白、识礼义、懂报国。

    ??也亏得是赵普在颍上县发展了农业、商业、手工业,县里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教育事业。

    ??偶然一次,赵普在闲谈中透露,他之所以戮力农业、商业、手工业,最终的目的,就是为了兴办教育。

    ??他是从学院出来的学生,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。如果说唐人是大唐的根本,那么培养一代代唐人,才是大唐的根本。

    ??赵普是读书人,他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

    ??他虽然年少,但在这个冬天,他已经开始总结这一年的为政经验,书写《劝农书》《劝商书》《劝工书》《劝学书》,以此来不断纠正、提升自己的为政水平。

    ??没有人知道,赵普曾今驻足乡下简陋的书院门外,静静看着书院里的孩童们,在先生的带领下,认真而虔诚的读书。他时常在失神之后,发现自己的手背已经湿润——那是他自己的眼泪。

    ??赵普知道这一天来的多不容易。是的,他渐渐知道了。

    ??往前千年,往后千年,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回响,从不曾停止:

    ??我辈读书人,读圣贤书,所为何事啊?

    ??赵普不是个例,在大唐这片土地上,一批批从学院出来的学生,正在做着跟他相同的事。

    ??而这,就是定鼎二年的士子风流。

    ??第889章 国家大政须慎谋,河西大地正待伐

    ??赵普去了地方做官,李重美还在学院里搞发明创造,学院的士子们各有各的风采,而作为皇朝的掌舵人,李从璟也从未停止过向前的步伐。

    ??自打天成新政推行,天下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的大治景象,然而作为穿越者的李从璟却知道,眼前的繁盛不过是一时花开罢了,还有太多问题等待他去解决。

    ??首先是土地的问题。

    ??“要抑制土地兼并,首先得弄清楚土地兼并的根由。无论是商贾大户,还是官员将领,都有大肆购买田宅的习性,一日不禁绝土地买卖,就一日无法禁绝土地兼并。而要禁绝土地买卖,最根本的办法,就是让田主只有土地使用权,而没有土地所有权。没有所有权,就不能买卖。”崇文殿里,李从璟如是跟冯道等人说道,“国家土地归国家所有,而百姓耕种之,所得除却税赋外,皆归百姓,但土地本身,不能由田主支配。”

    ??地主阶级是君主制,或者说是封建时代的统治基础,而将土地收归国家,无疑是对地主阶级的根本性打击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