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国帝王_第44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446节 (第3/3页)

没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??由康默记的经历和现今的举动,李从璟不由得想到了阴谋论:若是汉人都去他国为官,一旦一朝势力大成把持了他国权力,就能配合祖国大军,倾覆他国而为汉人之国。

    ??这种事,唯有两个字可以准确形容:窃国!

    ??李从璟曾不无恶意的揣度:要是耶律阿保机见到如今契丹国内的局势,说不定会气活过来。

    ??李从璟对韩延徽这等人恨之入骨,但对康默记这些“间谍”,则很是欣赏啊。

    ??以至于李从璟初见康默记时,拉着对方的手,眼泪都要流下来,情真意切的对他说:“这些年,苦了先生。请先生恕罪,孤来晚了。孤代大唐,向先生赔罪。”

    ??彼时,康默记老泪纵横,伏低大拜,身躯颤抖,痛哭不已,“臣等日夜南望,夙夜以待王师,几是望眼欲穿。今终见王师北来,臣等死而无憾矣!”

    ??李从璟见状一愣,这才意识到自己长久以来,到底忽略了什么。

    ??他心头震颤,几乎想扇自己一耳光。

    ??在康默记身后,那些默默抹泪的汉人官员,也都齐齐下拜,哭成一片。

    ??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    ??中原百姓尚且亟待王师北上,那些去国离乡的汉人,对王师的期待又该到了何种程度?

    ??南面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
    ??李从璟望着眼前跪倒一片的汉人官员,这些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的可怜人,多是满面风霜、只剩老残之躯,或许他们的痛苦无人能知,但他们对王师的守望,对回归大唐的渴望,却是真真切切、感人肺腑。

    ??昔年,他们到死,到埋骨荒冢,到化为尘土,也没能盼来王师。他们的血泪深埋在地下,历经无数岁月,不过是化为一声沉重叹息。有谁,又曾解了一分?

    ??李从璟在这些同胞面前深深拜倒下来,以头扣地,“从璟,来接诸位归国。”

    ??还好,这一世,我没有来的太迟。

    ??第717章 山河多少事

    ??文臣诸事,倒也不用多作赘言,李从璟要施行他的窃国之策,在具体政事措施上,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例如在契丹原本兴太庙、佛寺、汉学的基础上,进行更深一步的规划,在加强加快契丹精英分子汉化的同时,也要推行契丹的全面汉化。

    ??这些文事,都需要亲唐派的文臣们去做,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局面,契丹汉化的越深,亲唐派的势力也就越巩固越强大。如此下去,不出十年,契丹终要变天。

    ??就像当年卢龙变天一样。

    ??只不过这回,李从璟不用再亲力亲为。

    ??对于归国这件事,虽然汉官们无比怀念故国,然而众人也都知晓大唐的谋划,特别是在李从璟向众人表明,日后要将契丹国土变成大唐之地,将契丹人变成唐人之后,他们敏锐的意识到,如今大唐要做的事,比当年太宗做的要更加深入,也更加有意义,所以他们开始犹豫。毕竟太宗只是威服诸夷,却没有化夷为汉的意思,或者说化得不够。

    ??康默记心念坚定,在听完李从璟的交代后,他激动的浑身颤抖,紧紧抓住李从璟的手,立即做出了决定,“臣这老残之躯虽已凋敝,倒还勉强可堪一用。乘骐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。请秦王殿下奏明陛下,臣愿为大唐千古功业之先驱。一日不将草原化为唐土,一日不南下归国!”

    ??康默记的脸仍是一张古板的脸,但李从璟却从对方亮如天日的双眼中,看到了对方的坚持与渴望。

    ??作为一项千古功业,身在局中,能为此事出力的人,谁也不想被排除在潮流之外。

    ??同样,这是身为唐人的康默记等人,报效家国的最好方式,也是当下他们施展个人抱负,名垂青史的绝佳选择。

    ??李从璟最终同意了康默记等人的请求,让他们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再立功勋。

    ??许多日后,李嗣源派来的使臣浩浩荡荡到了西楼,来与契丹商议最新的两国盟约,率领使臣队伍的是宰相李琪,但一应事务还是以李从璟为首,他为帝国打下了这赫赫功业,事到最后当然没有被人抢走风光的道理。

    ??在与耶律德光的最后一次谈判中,李从璟与他就契丹献土问题未解决的事作了最后商议。

    ??“孤王的部曲,必须在饶州驻军,这件事孤王绝对不会让步!”对耶律敏在军事上“让东据西”的策略,耶律德光经过这些时自然已经认清,“唐军已经在仪坤州驻军,若是孤王的部曲不掌控饶州,那岂非贵国军队随随便便就能到西楼?孤王决不允许!”

    ??李琪冷哼一声道:“契丹是臣,大唐是君。便连契丹皇帝,也是由大唐册封,称大唐皇帝陛下为君父!大唐与契丹,实则已成一家,在这种情况下,大唐军队不驻扎西楼,已是做了让步,在下奉劝阁下一句,还是识时务些得好!”

    ??“这不可能!”耶律德光坚决道。

    ??李从璟摆了摆手,“这样吧,黄龙府给你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