庶女翻身记_第120章 良辰美景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0章 良辰美景 (第4/5页)

微清醒:“羿,你怎么会来,怎么会?怎么会……”她看不到她的怒气,怀疑,喜悦,惶恐溢满心头,似她凑前贴住他的身子环腰抱住,以证实他的存在,他的体温无比温暖,胸口处,他的心跳让她狂喜:“羿!”
  她喜极而泣,仰脸看着他,目光贪婪不敢眨眼,怎么也看不够,他的长眉如剑,他的黑眸如星,他的鼻梁端挺,他的唇线倔强,他的身伟如山足可以依靠。他实实在在的站在她面前。他的眸中亦泛上水色:“是,是我,小玉儿,你便是躲到天涯海角,我掘地三尺也要与你一起!”
  他展开手臂紧紧抱住纤弱的身体,几欲将她嵌入他的身体,成为他的一部分。当年她去的时候,那夜夜凄惨,日日焚心的日子不堪回首,恨天下社稷成了负担,教他不能随之而去,上天入地,寻找她的魂魄,追随三生。
  短短半年,如千年之久,每一刻,每一时在炼狱中煎熬,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那班日子做了什么,浑浑噩噩似行尸走肉。白天最为漫长,眼前晃动无数面孔,那些人说的话他全听不见,一心一意只盼天黑,盼她入她的梦境对他微笑,对他说话,对他蹙眉,那怕是一句句狠话刀子般掷过来,他亦觉心安。可是,她那么狠心,即便是梦里的虚幻也吝啬给予,她不屑出现,寂寂长夜,任他孤独的在黑暗中求索,无望的啜泣。
  直到那一天,他清楚的记得,一个细雨霏霏的晌午,大殿昏黄,一如自她去后弥漫着沉寂冷清。
  他手里捏着折子呆坐,门口处闪进来一团小小的影子。他极不耐烦,以为又是乔安来劝他用午膳,刚欲呵斥,就听见一个孩子清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响起,划破孤寂:“父皇。”那声音弱生生的,伴随着磕磕绊绊脚步声一路撞醒了他。他惊觉抬头,那是他们的儿子,康儿,他什么时候学会走路了?
  康儿犹豫地走到他的身边,仰起头向父亲伸开小手:“父皇,抱!”
  大而亮的黑眸温润流转,渴盼地看着他,突然之间,他悲恸难抑,那是她的眼睛呵!他从龙椅滑坐地上,抱住他们的儿子第一次痛哭失声,终于将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悲痛宣泄出来。
  许久,他才平静,但已经无法在康儿面前维持漠然,他将儿子抱起放在龙椅上,极力平和的与他交流,不足两岁的儿子并不知道已经失去了母亲,字语简单却问出无法面对的话题,刺痛他伤口,句句见血封喉。
  他只能闪烁其词,极力掩饰情绪,慌慌张张的就摸到了儿子脖子里挂着的玉坠子,隔着衣服,仍可感觉坠子又大又沉,棱角分明。顺着丝线抽出,坠子被一只荷包包裹着,上面绣了一行小字:思君朝与暮,千里心相随!
  他不禁怔住,随即迫不及待地取出里面的东西,翡翠螭头印章赫然在目:执子之手。字是他亲笔所写,教人刻在印章上面,送给了她。
  可“思君朝与暮,千里心相随”是什么意思?他百思不得其解。从边关回来,还见印章好好地放在她的枕下,亦没有见过这荷包,所以“千里心相随”并非因那次别离所绣,她是什么时候把印章给了儿子?又是什么时候绣的荷包?
  也就是从见康儿起,他为着心里的疑惑开始关注周围,才注意到半年时间发生了许多变化,小德子不见了,御前伺候的人被调离,他身为皇帝的居然不晓得,其中大有文章。还有晴椿,冰脂,凝霜亦不见,归雁倒是搬来勤和殿伺候他,却回避着,几乎不敢出现在他的面前。还有母后,为什么他只一提起小玉儿,母后的神情总是躲躲闪闪,好像瞒着他什?难道所有人都知道了真相,而只有他蒙在鼓里?
  疑团层层叠叠,蛛丝马迹在他意识回复清醒以后开始显露,但却纠缠纷乱找不到由头,王太医明明说对姜昭仪的病无能为力,难道真的是他不甘心胡乱猜测?
  接连几月他处于水深火热,一时觉得小玉儿未必就真的离开人世,一时又觉得其中大有蹊跷,只是,始终不敢去问任何人,唯恐被断然否定,那么,他连这仅有的疑虑也被断绝,又会回到了无念想的噩梦中。
  半夜梦回,他睁大眼睛看着地上月色清华,心里焦急发慌,连那月色都如一团迷雾没有出路,几乎要绝望的时候,只一瞬间,他回凤城后王太医曾说过的一句话闪过脑海:昭仪娘娘的病非臣可为,去留全在个人一念之间。
  是了,是了,全在个人一念之间,只是当时他心慌意乱并未想到后面的隐喻。可是,若真是她瞒着他,撒下这弥天大谎,未免太过残忍!
  真相在他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