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632节 (第2/3页)
入长潋所在的天虞山。 如此这般,到底是希望瞒天过海,还是—— 希望能被谁认出来? 门前失而复得的妇人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,心中又急又气,憋着一肚子的火哭着问她去哪里了。 孩子哭哭啼啼地讲了这一路的经过,指着身后的二人道:“是姨姨和这个叔叔送我回来的,姨姨还会飞哦!” 妇人抬头望去,瞧见不远处的二人,不由得怔了怔。 且不说陆君陈脸上那张古怪的面具,这二人无论怎么看都不似寻常人物。 余家书香门第,最是讲规矩,没有拜帖,她本不该招待生人随意入府,但这二人既然是府中小小姐的恩人,自是要好生道谢的。 她收拾好自己,将孩子交给一旁的婢子,走到二人面前端端正正地福了福身。 “小女顽皮,给二位添了麻烦,二位若不弃府中粗茶,还请随奴家入府歇歇脚,聊表谢意。” 陵光本不想久留,将孩子送到便要动身去别处,可还未等她回绝妇人好意,那孩子已经扑棱着小短腿冲了过来,一把抱住她的腿。 “姨姨别走!”刚哭过的眼睛还水汪汪的,觉察到她的去意又要掉眼泪。 陵光真是被她哭怕了,无奈地看了陆君陈一眼:“公子什么打算?” 陆君陈笑了笑:“连日赶路,的确有些乏了,倒也不差这一盏茶功夫。” 第八百六十九章 :得知下落 入内才知,余家府邸确如步清风所言,是座颇有江南风韵的院落,府中曲水绕亭,花树常青,入夏在即,置身其中却如仲春清凉。 穿过朱红的抄手游廊,可瞧见池塘对岸一清静屋舍,香烟袅袅,门扉半掩,可见一老太在里头上香。 妇人道:“那是余家的祠堂,余家主家的子孙死后,牌匾都放在那儿,这会儿在堂中上香的,是家中老祖宗,每日吉时,都要如此,已是改不了的习惯了。” 陵光点了点头:“祖祠本是家中根系的见证,子孙不忘本,才会每日前来问候。” 她望向那间祠堂,想着众多的灵位间,应是也有一座写着余家阿归的一座吧。 穿过游廊,便是待客的正厅。 妇人早让下人先行一步,去准备茶点,她们到时,热茶恰好奉上来。 小小姐被带下去梳洗,厅中便只剩下陵光和陆君陈以及妇人三人,客套了几句后,陵光便问起了多年前走失的阿归小姐。 妇人已经多年不曾听人提及此事了,不免有些惊讶。 “二位见过阿归?” 陵光顿了顿,思来想去此事还是隐瞒一二为好:“曾听说过当年的案子,故地重游,忽然想起罢了,夫人若是不便多言,便当我们不曾问过。” 妇人思量须臾,叹了口气。 “这么多年了,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,阿归是我夫君的妹妹,余家的二小姐,与我也是儿时的玩伴,她的失踪令余家大受打击,报了官,自家又私下雇人寻了一年多,终究还是没能找回来,所有人都说,阿归怕是是凶多吉少了,让家中趁早准备后事,几番波折,立了个衣冠冢,请来庙里僧人做了场法事。” “这案子过了好多年,家中人才渐渐淡忘,只有老祖宗,还时常念叨着阿归怎么还没回来,每日都要问好几遍,有时坐在门前痴痴地等,直到我夫君教书回来,把人劝回去……” 提及往事,妇人不免心中感伤,暗自抹泪。 陵光倒也不是来刨根究底的,思来想去,大约是真正的余念归失踪后,便被余鸢带去了别处养大,只是虚梦千年篡改了记忆,才有了后面的事。 念及余家好不容易才放下痛失爱女的悲切,她也不愿再旧事重提,有时真相反倒不如欺骗来得宽慰人。 半盏茶工夫,二人已有了起身告辞之意,然就在此时,外头传来一阵嘈杂,下人来报,原是三公子从东边押镖回来了,带了不少东西,命人前去